共青团联手腾讯推青少年调查:游戏热度没那么高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以及腾讯公司今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腾讯方面表示,本次调研报告是国内第一次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全国性社会调查。
调研主要覆盖年龄13-18岁的青少年,除了针对他们的用网情况和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在问卷中同时增加了对父母上网情况的了解,希望借此初探父母上网活动和子女用网教育之间的联系。
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触网年龄大幅提前,约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触网年龄在6-10岁,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能力。近半数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都能够控制在两小时以内,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同时随着网络接入的便捷和普及化,青少年上网地点集中在家庭。
从兴趣点上看,影视、动漫、游戏、音乐等娱乐内容是青少年最关注的领域,但男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男性青少年偏爱动漫、游戏等内容,女性青少年则偏爱影视、明星和购物等。在娱乐领域之外,学习类内容也获得高度关注,如“做作业/解题”、“科学知识”、“英语翻译”等和学习强相关的内容,关注度均高于“网络小说”、“体育赛事”、“旅行探险”等内容。
娱乐仍是关注主流 学习成为主要使用内容
在所有娱乐内容中,青少年对音乐的接触频率最高,“几乎总是”在听音乐的青少年占比达到29%。此外,短视频也迅速崛起,20%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青少年比例也接近10%。
影视内容和游戏在青少年中的关注度同样较高,但大多数受调查青少年的接触频率为“每周一次”,占比分别为41.68和38.95%。而从不看电视、电影,从不玩游戏的青少年占比分别为15.56%和26.82%。报告认为,上述两项娱乐内容在青少年群体中接触频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影视作品时长偏长,家庭对游戏监管严格相关。
图片来自网络
除娱乐外,学习也成为当下青少年使用网络的主要内容。对“做作业/解题”表示很关注的青少年占25.58%,表示稍微关注的占42.57%。搜索资料信息、查询作业和单词也有较高使用频率,上述两项行为每天都有的青少年比例超过20%。此外,22%的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36.32%的青少年常在网络上发表评论。
网络风险暴露程度高 多数青少年选择消极应对
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社交软件、网络社区和短视频平台上遭遇过色情信息骚扰;遭遇网络诈骗的比例则为35.76%。此外,多达71.11%的青少年在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短视频和新闻评论区等场景中遭遇过网络欺凌,主要形式包括嘲笑和讽刺、辱骂及侮辱性词汇、恶意图片及动态图、语言或文字恐吓等。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色情信息、诈骗,还是网络欺凌、网络骚扰,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当作没看见,不理会”,占比分别高达76.43%、68.12%、60.17%、63.74%。此外,青少年虽多不理会,但也不愿“告诉父母”。与沟通比例最高的是诈骗风险,达到15%,而针对网络欺凌和网络色情信息风险和父母沟通的比例均不足10%。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和同学或朋友进行沟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田丰表示,在对子女的用网教育中,部分家长一些相对简单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模式应当做出调整和转变,主动投入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去,与孩子共同分享、面对和解决网络带来的进步还有问题,这对于整个他们的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王锋表示,团中央一直努力推动青少年与网络良性互动。此次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腾讯公司一起,开展了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的专项调研,希望进一步准确把握他们触网、用网情况,并结合政策、实践分析,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更有效的方向及措施。
|